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8章课外作文辅导课

同学们《夏天》的作文交上来了,水昜批改时皱起了眉头,因为他们千篇一律都是照《春》这篇课文扒的。

也难怪,东北的夏天和南方的春天没什么两样,五一是立夏节气,草刚刚绿成片,树刚刚发枝芽,鸟刚刚上枝头。

水昜知道,同学们不是没观察,观察的结果没有朱自清的《春》的景色,只能这么写了。怎么办呢?水昜不想就这样过去,他不想欺骗自己,更不能欺骗学生。因为如果这样的作文都批过去了,学生会被误导,以后写作文只会抄袭。

正当他在想办法补救时,宰辅华带着几名同学来找他,提出六一儿童节前夕,同学们要坐黄晓光他爸的车去小顶山野游,黄晓光他爸说老师要是去,他就答应。

水昜没去过小顶山,也不知道山势险不险,但是面对同学们童心未泯的祈盼目光,他说道:“明天是周日,班委会同学准备自行车,早7点到校,跟我去趟小顶山,等我踏查完了再定。”

黄晓光说:“我去过小顶山,我知道上山的路,我还有自行车,我也去行吗?”

水昜想,一旦考察行了,就得用他爸的大客,便答应他了。第二天,班长宰辅华,副班长姜卉元、陆启明,生活委员安萍,文艺委员文清,学习委员章健萍,体育委员高娜,劳动委员陈坚加上还黄晓光准时到校了。一行十人去了小顶山。

小顶山离城区有15公里,与伊通县黄岭子乡接壤,是两县交合点,归二十家子镇管辖。一路上,路过饲料公司和一次变电场后,便是公伊公路的砂石路了。

这条路坡路较多,自行车上坡时只能推着走。一个多小时,他们才到达进山的路口。从路口上山还需走一个小时,穿过一个村庄,过一条小河,才登上之字型的山路。

山并不高,但是草木繁茂,上到山顶的路就需要半个小时。山顶是一个平台,秃秃的,没有树木,可以坐下100多人,平顶山由此得名。

站在山顶朓望,南面的远山坡岭起伏,那是伊通县和长白山相连的山脉;西面的远处有一泓碧水,那是二十家子水库的波鳞;北面的远处隐约地矗立着一些高标建筑物,那是公主岭小城工厂的烟囱;东面的山下是我们路过的村庄和村外婉蜒的小河,和小河并行的,便是我们来时的公路,高低起伏,弯来弯去,象一条飘舞的玉带。

水昜心想,这幅图画就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,再过二十天,夏天的景色会更浓,让学生来一次,仔细观察一下东北的夏天,会写出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